明清小说研究
周瑜形象在《三国演义》叙事结构中的定位及其文化内涵 郑铁生1-8
论赵云的悲剧性命运及其成因 王前程9-13
实体示范:鲁迅建构中国小说史的另一途径——以鲁迅所编古代小说作品集和资料集为中心 温庆新14-20
经典作品的悖论现象审视——《负情侬传》与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之比较 陈利娟21-25
“重评”即脂砚斋“第二次评”——与蔡义江先生商榷 张义春26-31
凭着跨界与融通建构本土新理论体系——评李桂奎教授《中国小说写人研究》 吴丽娜;罗书华32-35
近十年日本“三国文化”研究论著目录 伊藤晋太郎36-48
张大千研究
张大千中期画作中的造境法及色与光研究 刘聪49-53
论张大千画语中“理、情、态”的美学内涵及“求真”思想 李慧国54-58
文学研究
巴金、靳以抗战旅途散文对照谈 石健59-66
论民国小说戏曲对《桃花扇》题材的借用和改编 王亚楠67-71
赛珍珠“土地文化模式”对文艺理论研究方法的启示 赵东72-76
语言学研究
论“自/从”类介词框架的套叠现象 王用源;苏桐77-81
修辞学视野下的网络段子分析 杨兰;尹清龙;夏宇洁82-85
历史研究
许浑长安折桂与南海之行考 张红86-90
晚清“子君父臣”相关礼仪制度探究 王新玮91-94
政治研究
“五大发展理念”视角下领导能力的提升 费文晓95-97
现代科技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影响探析 王瑜;胡碧玉;李涛98-101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发展路径探要 兰永海;张光闪;王巧玲102-106
“新变种腐败”对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销蚀 付耀华107-111
教育研究
《文学概论》“有效教学”刍议——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 齐小刚112-117
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困境与突破探析——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 张建华118-122
内江市职业教育立交桥研究 林海亮;于军民;刘颖;陈文友;杨大华;刘波123-129
“回归”与指导生活:教育的本真主题 段晓芳;慕彦瑾130-133
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存在的误区探析 傅思忆134-136
婴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内涵、意蕴与价值 戴丽敏;胡雨洁137-140
艺术研究
《兰亭集序》美学思想探微 张毓婷141-144
流行音乐引入视唱练耳教学的意义及运用 陈彦如145-147
“微时代”音乐资讯的发展对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 徐爽爽148-151
图情研究
MOOC视域背景下大学图书馆主动作为的路径探索 杜兆恒152-154
投稿须知 155
|